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丨针对校园暴力和欺凌频发:人大内司委建议修法、两会代表给出建议——

中国德育 2021-05-26

欢迎点击上方「中国德育」关注我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026pi9vsd&width=500&height=375&auto=0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12日举行记者会,就“人大立法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会上,校园欺凌问题再次被提到。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王胜明表示,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建议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全国人大回应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最近几年校园里的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但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我国现行法律中对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还没有相关的条文做出明确规定,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发生这样情况的时候有一些选择了私了,这对青少年权益的保护非常不利,在教育界、法律界甚至包括很多的普通公众对这件事有很多建议,有的甚至表达了不满。我想请问一下,全国人大在这方面有没有相关的考虑和计划?2018年会不会有一些相关的进展?谢谢。

王胜明:校园暴力或者校园欺凌各地都有发生,有的行为非常恶劣,对这个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社会上也广泛关注,一件事大家都重视了,离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太远。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建议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修法过程中,一定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请媒体朋友继续关注这个问题的立法进程,谢谢!

两会代表怎么看

近年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学生安全问题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一起看看,两会代表都有什么建议 ↓↓↓


三点建议,有效预防和依法处置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国新

对校园“欺凌”展开详细定义

张国新建议对中小学生欺凌进行详细定义。要让广大师生和家长知晓,欺凌行为应包括身体伤害的暴力事件、精神上的贬低行为(如吐口水等)、言语暴力行为(如辱骂、口头威胁等)以及在网络上辱骂、攻击或披露同学隐私等。

“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和家长区分学生欺凌与学生间打闹嬉戏的界定,也有利于对事件调查和处理。”张国新说。

设置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

对于防治欺凌现象的组织机构建设,张国新建议,“设置两级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一为校级,二为县区级或市级。”

张国新介绍说,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的性质,应当是独立的专门委员会。由校长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社会专业人士(法律、教育、心理等)、政法机关代表等组成,并由有关部门确认,以增强其权威性。

张国新表示,该委员会要明确议事规则,负责学生欺凌事件的调查、申诉、惩戒。若相关人员不服处理结果,可向上级委员会申诉,上级委员会组织学校代表、家长代表和校外专家等组成调查小组启动复查。

通过立法把惩戒权还给学校和教师

“做了错事不受到惩罚,只会助长恶的形成,就是小孩子也不例外。”张国新说,其实除了正常的批评、警告、写检查外,老师还可采用其他不对学生肉体和心灵产生伤害的惩罚措施。

张国新指出,中国现有的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都旨在解决成年人对未成年人施加暴力的问题,而对未成年人之间实施的暴力、侮辱行为,未成年人对教师的暴力、侮辱行为如何解决均未涉及。

张国新说,对于涉嫌犯罪的欺凌事件,要严格按照法律处理,就可能还涉及必要的立法跟进。“如若不然,只有纸面宣示,而无法律、机制的配套支撑,治理校园欺凌或许只会消于无形。”

张国新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或教师法中完善对未成年人进行惩罚的措施和程序,以增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威慑力,这也是一种对未成年人的爱和保护。


提早防范疏导绝对比事后惩处更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眉山市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

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


王晓梅表示,“校园暴力确实存在,但绝不像网络上说的那样是高发的普遍现象。”同样,庹庆明也认为此类事件虽然客观存在,但近几年并没有呈现“井喷式”增长,事实上类似事件的发生率其实在下降,学生们知道暴力伤害可能会承担法律后果。

对于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产生的原因,王晓梅认为家庭教育是重要因素。“单亲、离异和留守家庭的孩子相对来说更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另一方面,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不良信息,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并且,发达的互联网还滋养了“隐形暴力”。学生使用社交软件,在互联网上进行语言攻击,从显性的肢体伤害变成了隐性的语言暴力。王晓梅表示,校园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除了身体上的伤害,不论是施害者或者受害者,心理上都会受到影响和扭曲,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潜在危害。

除了上述三个原因,庹庆明还表示,“但有一个情况,青少年出于感情懵懂期,有可能因为早恋问题引发冲突和暴力事件,这种情况处理起来相对就比较麻烦。”同学之间可能会因为感情引发纠纷,引发严重后果。

对于解决问题的办法,王晓梅和庹庆明表示要对症下药。

  •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给孩子树立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正确的观念,只有家庭教育的长期浸润,才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 其次,建议关工委、检察院和法院等部门更多地与学校合作,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宣传引导,让他们了解校园暴力的危害和后果;

  • 最后,对于早恋,一方面要认识到这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不能简单地“棒打鸳鸯”。

庹庆明强调,针对校园暴力,事后适当的惩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提早防范疏导绝对比事后惩处更重要。


【来源:中国网、中国新闻网、搜狐教育】

【微信编辑:崔倩倩】


声 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大家谈 | 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

推荐 | 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1-36批全名录(建议收藏)

关注 | 影响儿童教育百年的心理实验

课例 | “爱情是什么”教学实录

大家谈 | 檀传宝:做配享幸福的教育家——仁慈篇

样本 | 打造特色德育,为职教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宁波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采访手记

征稿丨2018年《中国德育》固定栏目征稿启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